工业级聚合氯化铝(PAC)与饮水级聚合氯化铝在多个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中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区别如下:
1. 原材料与生产工艺
· 工业级:通常采用铝酸钙粉、铝矾土和盐酸为原料,通过滚筒干燥工艺生产,成品呈棕褐色或深黄色。
· 饮水级:以氢氧化铝粉和高纯度盐酸为原料,采用喷雾干燥或板框压滤工艺生产,成品为白色、金黄色或淡黄色,杂质更少。
· 氧化铝(Al₂O₃)含量
· 工业级:一般为26%-28%,适用于普通污水处理。
· 饮水级:要求≥30%,部分高端产品可达30%-32%,确保高效净化。
· 盐基度
· 工业级:较高(约85%-90%),适合处理复杂污水。
· 饮水级:较低(约40%-50%),减少铝残留风险。
· 水不溶物
· 工业级:≤2%,允许较高杂质。
· 饮水级:≤0.3%-0.5%,确保溶解后水质清澈。
· 工业级:可能含有超标重金属(如铅、砷),仅适用于非接触性工业废水处理。
· 饮水级:重金属含量严格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(如GB 15892-2020),可直接用于自来水厂和生活饮用水净化。
· 工业级
· 处理工业废水(造纸、印染、冶金等)、城市污水、含油废水。
· 用于除浊、除氟、除重金属等。
· 饮水级
· 自来水厂净化、直饮水处理、食品加工用水。
· 医药、化妆品等对纯度要求高的领域。
· 颜色:工业级多呈棕褐或黄色,饮水级为白色或金黄色。
· 成本:饮水级因工艺复杂、纯度要求高,价格显著高于工业级。
· 工业级PAC:侧重经济性和处理效率,适合高污染、非接触性场景。
· 饮水级PAC:强调安全性和低残留,需符合严格卫生标准,严禁混用工业级产品。选择时需根据水质要求、处理目标及法规限制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