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染废水聚合硫酸铁(PFS)脱色技术全解析
一、聚合硫酸铁脱色技术核心优势
1. 高效混凝与脱色能力 聚合硫酸铁(PFS)在水中水解生成多核络合物(如[Fe₂(OH)₃]³⁺),通过电荷中和、吸附架桥及卷扫作用,快速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溶解性染料分子,对活性染料、分散染料等脱色率可达90%-98%。
2. 双重污染物去除 除脱色外,PFS可同步降低COD(去除率80%以上)和总磷含量,其生成的氢氧化铁絮体能吸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,实现废水综合净化。
3. 经济性与安全性 相比铝系混凝剂,PFS不含铝残留风险,且原料成本低(硫酸亚铁为原料),处理费用较传统药剂降低20%-50%。
二、脱色机理与关键控制参数
1. 作用机制 - 电荷中和:PFS水解产物带高正电荷,中和染料胶体表面负电荷,破坏稳定性。 - 吸附架桥:多核络合物通过分子链连接多个胶体颗粒,形成大絮体沉降。 - 化学络合:铁离子与染料分子中的氨基(-NH₂)、羟基(-OH)等基团结合,改变溶解性]。
2. 最佳操作条件 - pH范围:6-9(酸性条件抑制水解,碱性导致铁离子沉淀失效)。 - 投加浓度:通常5%-20%母液稀释至0.2%-0.5%工作浓度,过量易引发返色。 - 温度控制:10-90℃内有效,低温需延长反应时间或增加投加量]。
三、工程应用要点与优化策略
1. 协同处理技术 - 与PAM联用:投加0.1-0.3 mg/L阴离子聚丙烯酰胺(PAM),可减少30%-50% PFS用量,增强絮体沉降性。 - 预氧化工艺:臭氧(0.2 mg/L)或高锰酸钾预处理可分解难降解染料,降低后续PFS需求]。
2. 动态调节模型 建立多参数控制公式: \[ C = 0.78T + 0.15pH - 0.08Temp \] (T为浊度,Temp为水温),实现±10%投加误差]。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
某印染厂废水处理(COD 2000 mg/L,色度800倍)
1. 工艺设计:采用“PFS(50 mg/L) + 阴离子PAM(0.2 mg/L)”组合,快搅200 r/min(1分钟)+慢搅80 r/min(15分钟)。
2. 效果:出水COD<100 mg/L,色度降至10倍以下,污泥含水率<80%]。
五、操作注意事项
1. 溶解控制 - 使用去离子水或低杂质水源配制母液,搅拌时间≥5分钟防止结块]。 - 避免与硫化物直接接触,否则生成黑色硫化铁沉淀影响色度,需预先投加石灰去除硫化物]。
2. 设备选型 推荐计量泵+静态混合器组合,确保药剂均匀分散;定期校准设备误差<5%]。
六、技术发展趋势
1. 智能加药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测系统,通过浊度仪、pH传感器动态调节PFS投加量,药耗降低15%-30%]。
2. 复合改性技术 PFS与纳米材料(如改性凹凸棒土)复配,提升对疏水性染料的吸附效率]。
3. 绿色制备工艺 开发双氧水氧化法等环保制备技术,减少氯酸盐残留,提升产品纯度]。
应用建议:针对高色度印染废水,建议优先开展烧杯试验确定最佳投加梯度(20-100 mg/L),并监测出水铁离子残留(需<0.3 mg/L)以满足排放标准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