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合硫酸铁在市政污水厂中的投加方案需结合水质特性、工艺流程和处理目标进行设计,以下为综合方案要点:
一、投加位置选择
初沉池前投加:适用于提升COD和悬浮物(SS)去除效率,通过混凝作用形成絮体沉淀。
混合池或进水口处投加:确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,提升反应效率,适合大部分市政污水厂的预处理流程。
生化处理后投加:针对可溶性磷的去除,利用微生物转化后的磷形态进行化学沉淀,避免影响生化系统活性。
二、投加方法与设备
投加方式:顺流投加,通过管道均匀加入污水流中,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;自动投加系统,适用于大型污水厂,通过PLC控制实现精准投加,提升稳定性和效率。
药剂配制:需预先溶解为10%-30%浓度的溶液,静置2小时后稀释至1%左右再投加,避免直接投加固体。溶解设备需采用耐腐蚀材料(如PVC或玻璃钢)。
三、投加量确定与动态调整
基础投加量参考:市政污水投加比例一般为1:10000-1:50000(药剂质量与污水体积比),具体需通过实验优化。
动态调整方法:基于磷含量拟合公式,通过检测进水磷浓度(X,mg/L),按公式 Y=A+BX 计算实时投加量(Y,kg),适用于除磷需求较高的场景;小试实验法,初始投加量从低值开始,逐步增加并观察处理效果(如浊度、COD、TP变化),确定最佳经济投加量。
四、关键控制参数
pH值调节:适用pH范围为5-11,最佳反应区间为6-9。若超出范围需通过酸碱调节预处理。
混合与反应时间:快速混合阶段需保证剧烈搅拌(30-60秒),慢速絮凝阶段延长至15-30分钟。
五、注意事项
药剂贮存:液体产品需存于耐腐蚀储罐,固体产品需双层密封包装,避免受潮结块。
沉淀物管理:定期清理加药罐底部沉淀物,防止堵塞加药泵或管道。
效果监测:定期检测出水残余磷浓度、SS及色度,避免铁离子过量导致返色问题。
通过以上方案,可结合市政污水厂的实际工况灵活调整投加策略,兼顾处理效果与经济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