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药剂种类繁多,这些药剂的选择和应用往往取决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和排放标准。以下是根据不同工艺流程和排放标准,污水处理常用药剂的概述:
一、常见污水处理药剂
絮凝剂
作用: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,便于后续沉淀或过滤处理。
常用种类:聚丙烯酰胺(PAM)、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合硫酸铁(PFS)等。
应用:广泛用于初沉池、二沉池、深度处理等环节。
助凝剂
作用: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,提高混凝效果。
常用种类:根据具体水质和絮凝剂种类选择。
调理剂
作用:对脱水前的剩余污泥进行调理,改善其脱水性能。
常用种类:包括有机和无机调理剂,具体选择需根据污泥性质确定。
破乳剂
作用:主要用于含油废水的预处理,破坏油水乳化状态,使油滴聚并上浮。
常用种类:如聚醚类、酚醛树脂类等。
消泡剂
作用:消除曝气或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,防止泡沫溢出影响处理效果。
常用种类:有机硅类、聚醚类等。
pH调整剂
作用:调节污水的酸碱性,使其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。
常用种类:盐酸、硫酸、氢氧化钠、液碱等。
氧化还原剂
作用:处理含有氧化物质或还原物质的废水,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染物。
常用种类:次氯酸钠、高锰酸钾、硫酸亚铁等。
消毒剂
作用:在废水排放或回用前进行消毒处理,杀灭病原体。
常用种类:含氯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)、臭氧等。
二、不同工艺流程的药剂选择
生物处理工艺(如AO、A2O、氧化沟等)
除磷药剂:聚合硫酸铁、聚合氯化铝等,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磷元素。
絮凝剂:在深度处理阶段,可能需要投加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,以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。
物理化学处理工艺(如混凝沉淀、气浮等)
絮凝剂:聚合氯化铝、聚合硫酸铁等,用于混凝沉淀过程。
助凝剂:根据混凝效果适量添加。
破乳剂:在处理含油废水时投加。
膜处理工艺(如MBR膜)
除磷药剂:应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膜的三价铁离子药剂,如聚合硫酸铁,可选择聚合氯化铝等。
三、不同排放标准下的药剂应用
高标准排放要求:需要更加严格的混凝沉淀和深度处理,可能需要增加絮凝剂、助凝剂的投加量,并考虑使用更高效的消毒剂。
一般排放要求:根据常规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药剂,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即可。
特殊行业排放标准如电镀行业需处理重金属废水,可能需要使用重金属沉淀剂或捕捉剂;纺织印染行业需处理高色度、高有机物废水,可能需要使用脱色剂和氧化还原剂等。
综上所述,污水处理药剂的选择和应用需根据具体工艺流程和排放标准来确定。在实际操作中,还需根据水质变化、处理效果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。